1928年9月21日,西下夕陽,染紅了龍津河畔。河堤上,一位十三、四歲的少女,站在那里,雙眼一直望著河水發(fā)呆,任憑晚風吹散長發(fā);任憑時間無聲流失;任憑行人指點評說。她沉浸在無盡的痛苦中,不斷追思著素屏姐的音容笑貌和對她的諄諄教誨。
河堤上發(fā)呆的少女姓蔡,名素琴,1914年出生于海豐新北村,是彭湃夫人蔡素屏的堂妹。5歲那年,賣給后港村鄭耀為童養(yǎng)媳。
鄭家一直以來視素琴如親生女兒,鄭耀更是視她如妹妹。
1922年10月,赤山約農(nóng)會正式成立。為了擴大農(nóng)會組織,彭湃與他的戰(zhàn)友們分別到赤山約四周村莊開展宣傳活動,號召農(nóng)民加入農(nóng)會組織。與赤山約相鄰的后港、河厝溪村自然成了發(fā)展農(nóng)會組織的重要對象之一。因素琴的身份,鄭耀家成了彭湃進入后港、河厝溪兩村莊宣傳革命的落腳點。蔡素琴從此接觸到了革命思想,目暏了一場場農(nóng)民與地主之間的斗爭,讓這位年僅8歲的小女孩過早地走向成熟。
1926年,蔡素屏投身海豐婦女運動,深入農(nóng)村發(fā)動婦女進夜校接受教育,素琴帶頭響應堂姐的號召,報名入學。從此以后,素琴白天積極協(xié)助婦女會開展各項活動,晚上到夜校讀書,成了海豐婦女運動中年齡最小的成員。人們經(jīng)常在海豐街巷尾看到,一群群為了喚醒婦女的革命覺悟,在發(fā)傳單、貼標語、做演講的女同胞。素琴的身影常常出現(xiàn)在這群人中,成了婦運隊中的“小明星”。
1927年4月12日,蔣介石叛背革命,中華大地陷入白色恐怖之下。敢為人先的海陸豐人民,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和彭湃同志的領導下,分別在4月30日、9月8日、11月1日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。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,海陸豐成立了中國首個縣級蘇維埃政府。
蔡素琴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海陸豐武裝起義,但是,她一刻都沒有閑著,上街貼標語,下鄉(xiāng)搞宣傳,幫堂姐準備會場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。這段忙碌的日子里,她耳聞目睹了堂姐蔡素屏的革命熱情,深深地被堂姐的革命情懷所感動。
1928年3月1日,由于國民黨重兵圍攻海陸豐,海豐蘇維埃政府不得不撤退到山區(qū)。周鳳曾勸蔡素屏帶著孩子撤退到香港或澳門,但是,蔡素屏堅持要留在海豐堅持斗爭。1928年9月19日,蔡素屏在公平山區(qū)落入敵手。21日,海豐縣城所有重要街道軍警林立,站在囚車上的蔡素屏神態(tài)自若,昂首挺胸,深情地望著道旁的群眾。她視死如歸,從容就義。
蔡素琴聽到堂姐蔡素屏壯烈犧牲的消息后,如五雷轟頂,含著淚水,奔出家門,直向龍津河畔,久久注視著湍急的河水,腦海中翻江倒海,有時一片空白。她就這樣呆呆地站在河畔前,不知道往后的日子將如何繼續(xù)下去。
如血殘陽隨風而去,夜暮再次降臨人間。龍津河畔的眾多村莊,卻顯得冷冷清清,青壯年不是被殘殺,就是隨著赤衛(wèi)隊離開了家鄉(xiāng)。素琴此時最想見到的鄭耀哥,卻不知身在何處。她只能默默地忍受著失去親人的悲傷,把淚水吞在肚子里,把對敵人的仇恨深埋在心底,沿著熟悉的河堤回到家中。
1929年深秋,漆黑的夜晚,伸手不見五指,寂靜的龍津河畔,只有永不知疲憊的河水發(fā)出的嘩嘩聲。一條黑影從河堤上掠過,閃進了后港村,悄悄地敲打著蔡素琴的窗戶。
正在沉睡中的蔡素琴,被敲打響驚醒,側(cè)耳傾聽,那敲打窗戶的節(jié)拍不正是她與鄭耀哥約定好的嗎?難道自己還在夢中?她用力拍了拍自的臉蛋,確認自己聽到的聲音是真實的。于是,她大著膽子,壓低嗓音,向窗外傳話:“你是誰?”
“素琴,我是你耀哥?!贝巴鈧鱽砹肃嵰眠`的聲音。
蔡素琴馬上披衣下床,輕輕地打開了大門。
鄭耀閃進門內(nèi),馬上反身把大門關上。
一對久別的戀人,緊緊地擁抱,但是,他們還沒有完婚,誰都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家里的響動驚醒了鄭耀的父母親,倆老聽說孩子平安歸來,高興得點燃香竹,感謝祖宗保佑。
鄭耀對家人們說,自從去年3月隨村中赤衛(wèi)隊離開家鄉(xiāng)后,每一天都在山區(qū)打游擊。大家都是海陸豐本地人,對地形及民情風俗熟悉,不斷的游動,敵人根本拿他們沒辦法。最近,大部分敵人已經(jīng)撤出了海陸豐,對山區(qū)根本無可奈何,赤衛(wèi)隊還收復了不少根據(jù)地。為了長遠打算,組織命令他回鄉(xiāng)隱蔽下來,等待革命高潮的到來。
聽了鄭耀的敘說,兩位老人才放下懸著的心。
蔡素琴從廚房端出熱氣騰騰的咸茶,一家人好久沒有圍坐一起就餐了,鄭耀感到無比的欣慰。喝著咸茶,鄭耀的母親對兒子說:“你住下來后,擇日與素琴的婚事辦了吧,你們都老大不小了?!?/p>
蔡素琴紅著臉對鄭耀母親說:“兵荒馬亂,還是過段時間再說吧!”
鄭耀見素琴如此說,馬上接口:“我的意思也是過段時間再說,兩位老人不用操心,我們還年輕?!?/p>
老人再次回到房間休息后,素琴對鄭耀說:“革命不成功,我們不結(jié)婚,就是結(jié)婚,后代也沒有幸福,你說呢?”
鄭耀說:“我聽你的,等到革命勝利,我們再結(jié)婚!”
隱蔽下來的鄭耀,一邊下田勞動,一邊密切關注著海陸豐的革命形勢,沒有組織聯(lián)系他,他不敢有什么動作,只能與后港、河厝溪村及鄰近鄉(xiāng)村的青壯年搞好關系,隨時隨地得待上級的命令。
一年又一年,紅軍四十九團從組建到壯大,從壯大又走向衰敗。鄭耀一直在等待,等待上級給他復出的機會,素琴也一直在盼望中度過一個又一個春秋。
1937年7月7日,瀘溝橋事變爆發(fā),日本發(fā)動了全面侵華行動。國民黨政府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半壁江山落入鬼子之手,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關頭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在民族大義面前,拋棄了一切恩怨,再次與國民黨合作,共同對付日本鬼子。
為了組建被國民黨摧殘了的海陸豐黨組織,隱藏下來的共產(chǎn)黨人,再次行動起來。鄭耀與蔡素琴終于等到這一天。1938年,鄭耀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,他百感交集,感動不已。
從此以后,鄭耀成了海豐一區(qū)的革命骨干,蔡素琴成了鄭耀的得力助手。
1942年5月至12月,海陸豐中心縣委搬遷至后港鄭耀家中辦公,蔡素琴成了縣委工作人員的勤務員,她每天不但要為工作人員洗衣做飯,還要想辦法籌備到足夠的糧食與日用品。有時候,為了傳遞信息,蔡素琴還要充當情報人員。
1945年,蓮花山下成立了海豐一區(qū)抗日民主政府,鄭耀被選舉為參議員,從此工作更加繁忙,家中的事務只能交給蔡素琴。同年8月15日,日本鬼子宣布無條件投降,中華民族的八年抗戰(zhàn)終于取得了偉大的勝利。但是,抗戰(zhàn)的勝利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和平,國民黨再次挑起了內(nèi)戰(zhàn)。蔡素琴與鄭耀又一次投入到新的戰(zhàn)斗,在炮火中,他們又經(jīng)歷了三年苦澀的歲月。
1949年元旦(1948年農(nóng)歷十二月初三),毛澤東主席發(fā)表了《新年賀詞》,解放大軍吹響了南進的號角,勝利的曙光終于出現(xiàn)。這一年,蔡素琴已經(jīng)是34歲的“老姑娘”了,鄭耀已過不惑之年。一對歷經(jīng)戰(zhàn)火錘煉的紅色情侶,終于在鄉(xiāng)親們(其父母親都離開了人世)的見證下,走進了洞房,有情人終成眷屬!
解放后,鄭耀、蔡素琴夫婦初心不改,依然奮戰(zhàn)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。鄭耀于1969年因病逝世,享年64歲;蔡素琴1998年逝世,享年84歲。他們育有一男兩女,家族興旺,子孫滿堂!
作者:戴鏡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