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勇抗倭寇 功業(yè)鐫太平 ——陸豐市碣石鎮(zhèn)萬世太平摩崖石刻的故事
?
?
陸豐市碣石鎮(zhèn)望海樓村,在碣石老干部活動中心的后山,有一塊巨石上鐫刻著“萬世太平”四個楷書大字。這是明嘉靖年間,抗倭名將俞大猷取得海豐大捷后為紀功而刻。
近日,記者尋訪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巨石,只見當?shù)卣藿吮P旋而上直通巨石的護欄石階,建造了古城亭,有多棵古榕遮蔽著護欄石階,形成了一個幽靜小公園。一些老人坐在石階上閑談。鐫刻“萬世太平”大字的巨石矗立在一塊更大的石山上面,從底下望上去頗有凌云氣勢。
據(jù)乾隆版《海豐縣志》記載:“嘉靖三十九年,倭寇來侵。潮賊張璉使其黨王伯宣誘倭助已,倭至潮,侵入海豐界,其鋒甚熾?!?/span>
張璉,廣東饒平縣烏石村人,既是“白哨”(山寇),又是“海哨”(海盜)。張璉初為庫吏,為人精明能干,“性狡黠”。嘉靖二十七年與嘉靖三十七年,倭寇屢犯潮州沿海,侵攏饒平縣。地方將官借口防倭,欺壓百姓,激起民憤,時人筆記云:“倭奴入寇近郊,郊邑所在城守吏因征調(diào)為備,用刑頗繁。奸民往往逋負伏匿,以與賊向,于是璉等乘間而起,潮州始苦兵矣?!?/span>
?
張璉乘機起事,《潮州府志》有載:“張璉……殺人亡命,投窖賊鄭八為亂。先刻石璽曰‘飛龍傳國之寶’,投諸池,詭泅水得之,曰:‘此帝王之符也?!ρ茷殚L,與程鄉(xiāng)賊林朝曦、大埔賊蕭晚、小靖賊張公佑、賴踢、白兔、孛東津等,各踞巢穴,勢成犄角。”
張璉耍的是陳勝、吳廣故智,剛開始是當山賊。關(guān)于張璉“殺人亡命”為盜事,毛奇齡《后鑒錄》說他:“以毆死族長,懼誅,亡命入窖賊鄭八、蕭雪峰黨。”
張璉反后,《后鑒錄》記載:“知縣林叢槐親往撫之。璉笑曰:‘塵埃亦知有天子哉!’僭帝號,改元造歷,開科,署王侯、丞相等諸官。所居二重,朱城二重,聚眾十萬?!?/span>
嘉靖三十九年五月,張璉自稱“飛龍主人”,封羅袍等人為王,開科取士,“征禮儒士”,署官。他攻占程鄉(xiāng)、大埔、小靖三縣,筑城八十余座。潮州各地民眾蜂起響應(yīng)。
嘉靖三十九年,張璉派其黨羽王伯宣勸誘倭寇千余人和自己聯(lián)合,攻福建平和縣、云宵縣鎮(zhèn)海衛(wèi),復襲南靖縣、龍巖縣。福建巡撫游震德急檄指揮王豪統(tǒng)領(lǐng)三衛(wèi)軍與福州通判彭登瀛所統(tǒng)鄉(xiāng)兵進剿,為張璉擊敗,再調(diào)狼兵征剿,亦潰敗?!八煤螅佘姴荒芙恕?。張璉黨侵入海豐后,燒殺擄掠,殘害過甚。嘉靖年間的國力已大不如前,問題此起彼伏,朝廷一時騰不出手來,百姓任其魚肉。
嘉靖四十年(1561年),朝廷派俞大猷帶兵征討,官兵分七哨,大舉進剿。此時,張璉正率眾攻漳州,聞官兵“乘虛搗其巢”,即返回饒平自保,將部眾分為四隊,且守且御。官兵進逼城柵,縱火焚燒環(huán)柵各寨。然張璉的剿穴營造多時,一時也難以攻下。俞大猷嚴兵之下,復展開攻心戰(zhàn),提出優(yōu)厚條件:擒獲賊首張璉者,賞萬金,官指揮;擒獲賊副蕭晚者,賞千金,官千戶。重賞之下,果有張璉黨郭玉鏡暗中與俞大猷溝通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六月,郭玉鏡綁張璉獻軍門邀賞。
?
張璉被捕后,王伯宣計謀劫救,“先是張璉既被擒,賊將王伯宣素梟黠難制,聞璉已為官兵敗縛,欲生劫以歸。仍偽射書城中,從公(潮守何賓巖)乞降。公佯許之,令同騎數(shù)人,遂以擒伯宣?!?/span>
張璉敗后,余部與吳平為首的海盜倭寇集團相結(jié)合,“挾殘倭流劫惠州海豐縣,轉(zhuǎn)攻潮陽縣,陷神山、古埕諸村……所過焚劫一空?!保駠冻敝葜尽罚?/span>
嘉靖四十三年(1564)初,朝廷再次集中兵力,任命吳桂芳為兩廣提督,任命伸威營總兵官俞大猷為統(tǒng)帥,前來海豐御倭,雙方在大德港進行決戰(zhàn)。關(guān)于這場決戰(zhàn),清乾隆《海豐縣志》記載:“(嘉靖)四十三年,官軍御倭,連破于大德港,盡殲之。倭即璉黨王伯宣所誘者。都御史吳桂芳調(diào)兵六萬,以總兵俞大猷帥之,大猷以花腰蜂五百人,為前鋒,倭輒潰營,七破其三。倭望見花腰蜂旗號,輒股栗思遁。我兵乘勢縱擊,戰(zhàn)于水神水溝,又戰(zhàn)于海豐大德港,連破走之,俘斬二千有奇,奔潰下海,覆溺殆盡。”
其實,大德港大捷系俞大猷此次平倭之戰(zhàn)的最后一戰(zhàn)。這次平倭之戰(zhàn)首先在鄒堂(今屬揭東縣地都鎮(zhèn))打響,官軍四面舉火,一日一夜連克三巢,焚斬四百多人。史稱“鄒堂之捷”,倭寇逃往水(今屬普寧市軍埠鎮(zhèn)),官軍一路追趕,包圍水倭寇的大本營,再勝之,共殲滅倭寇主力軍大部1400多人。史稱“水神仙溝之捷”。倭寇殘部流竄至海豐大德港,俞大猷以剩勇追窮寇,于是有了大德港的決戰(zhàn),史稱“海豐大捷”。
清乾隆《海豐縣志》提到這位讓倭寇“股栗思遁”的花腰蜂為何許人也?此人本名伍端,山賊出身。明嘉靖《海豐縣志》載:“其礦山在陳田之陶鈞坑,歸善之境也。去歸善邑治二百里而遙,去海豐邑治八十里而近,自昔未有識者。嘉靖甲寅,長樂、程鄉(xiāng)不軌之民盜開礦穴,聚眾數(shù)萬,附近數(shù)百里內(nèi)莫不被害。既而松源、三涂之寇相率來爭,殺人盈野。分巡道檄知縣張濟時驅(qū)逐填塞。民獲安堵者甫及一載,丁巳奉詔采礦,軍門復檄張知縣開伐。前后三年,采煎不及萬兩,利亦微矣;而奸人胥集,居民受禍,視盜開之日尤為慘烈。近來礦脈將盡,建議填塞。勤恤民隱者無以小得貽大害,則一方之幸也?!?/span>
花腰蜂就是“不軌之民”中的一個頭目,在爭礦的過程中爭強斗狠,糾集了一批人馬。眼看礦脈將盡,干脆嘯聚山林,干起山賊的勾當。當時,海豐山賊在在多有,達到數(shù)十巢,在深山里營穴結(jié)寨,尤以花腰蜂、貉坪最著名,流劫海豐楊安、金錫等都,引起朝廷注意,下旨兩廣都御史鄭姓長官會行總兵官俞大猷調(diào)勁兵撲滅山賊?;葜葜櫻员緛淼姆铰允墙藲⒒ㄑ?、貉坪,招撫其余山賊。朝廷大兵尚未壓境,顧言已經(jīng)派監(jiān)生姚宏招撫群盜。后來看到山賊人數(shù)眾多,官兵人數(shù)少,就想把他們?nèi)空袚?。鄭御史欣然同意,論功行賞。此時帳下卻有個藩使引圣旨“撲滅”“盡絕”字眼表示異議。鄭御史召集俞大猷商議說:“山賊竊發(fā),或因事激變,或衣食所逼,論罪不可勝誅,原情亦有可恕,若一概窮兵,恐傷和氣,合行招撫,以安反側(cè)。”
花腰蜂素聞“俞家軍”威名,愿意接受招撫。俞大猷從花腰蜂的部眾中,挑選出英勇善戰(zhàn)的500人為前鋒。
這次追蹤千里,連獲“鄒堂之捷”“水神仙溝之捷”“海豐大捷”,全殲倭寇,如此輝煌戰(zhàn)果,俞大猷自然高興異常,班師回到碣石衛(wèi)城后,舉行了慶?;顒?,并在玄武山東南古城垣處(即今望海樓村),的望海石上鐫刻“萬世太平”四個大字。
可惜的是,俞大猷“萬世太平”的愿望落了空。幾年后的明隆慶元年,“??苋腠偈l(wèi)。林道干(乾)黨二百余人因城崩,窺其無備,潛入殺三千余人。擄三百余人,燒房屋百余家?!?/span>
隆慶三年,“總兵郭成追倭至金錫,不及。??茉槐居Q廣城……郭成又追之,倭寇遂入海,奪船而去?!?/span>
關(guān)于倭寇、洋匪的記載在《海豐縣志》《陸豐縣志》不絕如縷,明清兩朝多有。直到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,新中國成立后,真正的萬世太平才得以實現(xiàn)。